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太极拳的医疗作用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2019-03-06 阅读: 1194 次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从保健观点看,它集中了我国古代保健体操之精华,几世纪来非但历久不衰,而且还引起中外医学界和体育界的重视,成为我国中医系统医疗体育的一个重要形式,自1956年推行简化太极拳以来,更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很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疾病患者,运用太极拳锻炼,拜托疾病痛苦的报道,层出不穷,在医院和疗养院,太极拳被列为综合疗法的重要内容,现代医学书籍,如运动医学,老年医学,内科学等,都写进了太极拳的医疗作用,所以它被公认为一种较好的医疗体育。

太极拳有丰富而深奥的理论,但多为拳理,即武术理论,虽然现代医学书籍写入其作用,但医疗原理的论述或过于简单或仅观察了某些方面,本文试图作一综合论述,对其健身原理,作一初步的全面的探讨。为了便于说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健身原理,现按人体六主要系统和老年保健的七个方面分述如下:

一、心血管系统

太极拳之不停的运动中要求头正,身直,肌肉放松,四肢关节不僵直也不过度弯曲,这样就有助于全身静脉血液回流,尤其是双下肢不间断而缓慢的运动,使下肢静脉保持了回心所需的静脉压。贯穿全部运动的要不转动及横膈运动,既可消除腹腔淤血,又可增加胸腔负压,而使上、下腔静脉血液易于流入右心。

对于动脉的作用则为保持一定的紧张度,而消除中小动脉痉挛,因而血压高者进行太极拳运动可降低。血压低于正常值者进行太极拳运动后可上升至正常数值。

由于加强全身静脉血液回流向右心室充盈,消除腹腔淤血,又因消除动脉痉挛,使血压正常而减低心肌的后负荷,故而有利于心脏之功能。

经常进行太极拳锻炼者,可避免血脂增高,动脉过早硬化,并可使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充足,加强心肌的营养使心脏收缩有力,血液动力过程良好,可预防老年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二、呼吸系统

太极拳运动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尾闾中正,气沉丹田(即气贯丹田),这样就形成了较大的腹式呼吸,呼吸运动可分肋间收缩和隔肌收缩两部分组成,因肋骨生理关系,肋间肌收缩是有限的,而隔肌由于正常上凸的解剖特点,潜力很大,经X光透视观察,正常人体平时隔肌运动幅度为1公分,深吸气时可达到3公分,气沉丹田(即通过太极拳锻炼的深腹式呼吸)时,可达5公分或更多,一般中等身材,隔肌的平均面积约为250平方厘米,所以隔肌每下降1公分,能使胸腔容积增加250-300毫升,因此单靠隔肌收缩就能使胸腔容积增加1250-1500毫升,这相当于正常一次呼吸量的两倍到三倍,这样就有了大量氧的供应。

一般胸式呼吸由肋间外肌收缩引起肋骨运动而完成,深吸气时则需要肋间内肌、胸大肌、胸锁乳突肌和腹壁等肌肉,这些称为呼吸运动的辅助肌参加,而气贯丹田(深腹式呼吸)则只需隔肌收缩而完成,因而氧消耗较少,这也就是练太极拳时全身发热,微出汗而不喘的原理,另外经常进行太极拳运动对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预防肋软骨骨化),肺的通气功能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太极拳运动的气贯丹田,既能增加通气功能,又能通过腹压的有节律改变,使回心血流加速,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

三、消化系统

练习太极拳时要求舍舔上颚,以加强唾液的分泌,又要求口中唾液应随时咽下,不可吐出,这点对消化功能很有好处,唾液中的碳酸氢钠和黏液蛋白可中和胃酸,如一克干粘液能中和0.1当量盐酸15毫升,故唾液咽入胃中,可显著降低胃液酸度,此外,唾液中的黏液蛋白,在盐酸作用下发生沉淀,并附着于胃黏膜,形成一保护层,有增强粘膜对抗酸腐蚀的作用,这是太极拳运动可防治溃疡病的理论基础之一,另外胃液中的盐酸是促进胰液分泌和促进胆囊收缩的强有力的刺激物,故唾液中和胃酸,降低胃酸读后,也间接地调节了胰和肝胆的活动。再者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对口腔有清洁和保护的作用,尤其是保护牙齿和味觉器官,以增进食欲和有利于一系列的消化功能。

太极拳运动中的气贯丹田,可使胃肠蠕动增加,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既可调理肠胃机能,又可促进腹腔内脏的血液供应,保障肠胃本身的健康。太极拳运动中的敛臀和提肛,可使肛门直肠和腹腔下部内脏的血液循环改善,消除淤血,而预防痔瘘等肛肠疾病的发生。

四、运动系统

太极拳运动要求身份端正,步伐稳健,手法圆活,全身关节放松,并完全按照符合各关节生理功能要求而运动,这样既锻炼了全身肌肉,又促进了骨关节的血液供应,增加关节活动性,保证了骨关节的功能,而可防治各种关节疾病和老年性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疾患。此外练太极拳对上肢要求沉肩坠肘坐腕,不停的运动则锻炼上肢各组肌肉勒带。对下肢则要求虚实分明,即体重基本在一脚上支撑,所以初学太极拳者不论其年青体壮否,均有感觉腿酸这一过程,坚持锻炼方可消除,如停练稍久,再练时,必仍感腿酸,这充分说明太极拳运动对下肢肌肉勒带之锻炼甚强。

太极拳运动对腰脊锻炼更为突出,每一动作均以腰动为主,太极拳论中称为主宰于腰。这样长期锻炼,一则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均有良好的作用,二则锻炼了腰背和腹部肌肉,因此太极拳运动可锻炼体型,使其肌肉丰满而不胖。即不可能骨瘦如柴也避免了身体超重。

五、神经系统

太极拳运动要求虚灵顶劲,(即头顶悬),以意领势(即用意不用力),只此两点就很容易使练习太极拳者精神集中而排除杂念,而且尚有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等等,故常以太极拳为锻炼者,每当起势,使精神完全寓于拳势中,其乐自生,这当然对神经系统乃至全身的健康都是很有益的。又因练习太极拳时血液循环旺盛,肺内气体交换充盈,因而可保障神经细胞以大量养料和氧气的供应,尤其是大脑皮层的养料和氧的供应更为重要。因为人体大脑虽占体重的2%以下,但是代谢率缺占人体基础代谢的10%左右,故而脑组织的生物氧化极为迅速。对大脑供应丰富的善料和氧,才能使脑细胞的功能有足够的物质基础,睡眠是脑神经以至全身生理之需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才能保证人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太极拳运动的安眠作用很明显,初学者只需每日锻炼半小时,连续3-5天,即可见效,故而久练太极拳者无失眠之苦。

精神集中,排除杂念是减低脑神经细胞之消耗。血液循环旺盛,氧充足是保障脑神经细胞之营养,良好而充分的睡眠则保障了脑神经细胞的休息。故太极拳运动对脑神经的生理保健作用是较为全面的。此外,大脑功能是符合生物的用进废退规律,故对其应有良好的锻炼。太极拳运动中用意不用力的用意,是深奥无穷的,这点也是进行太极拳锻炼者最感兴趣之处。久而久之,对记忆力,适应力和反应的灵敏度均可提高。

六、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解下活动的,内分泌腺是分泌的活性物质(即激素)是随血液循环带到全身或某些器官的,太极拳运动即可调节中暑神经系统又能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故而对内分泌腺及其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现代科学认为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有三个放main,第一协助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如调节酶,脂肪,蛋白质,电解质和水等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第二,协助调节生长,发育,变态和衰老过程,第三,调节神经系统,包括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

根据现有资料,太极拳运动可调整血糖,降低血脂使血中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含量减少,我们对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植物神经紊乱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太极拳运动可促进其治愈,并能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七、老年保健方面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生理保健作用,早在十余年前,北京运动医学研究所,就曾有较为全面的观察,近年来进一步观察的报道也不断出现,其观察结果可概述为心血管功能较好(机能实验血压,脉搏的反映类型正常,对照组则出现机能实验不良反应类型)。血压正常而偏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低,脊柱的活动度较好,脊柱畸形的发生率较少,以及肺活量和胸部呼吸差较大,血脂较低,动脉硬化的发生率较少等。

总之,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的生理老化有明显的推迟作用,因此是老年人用以防病保健和抗衰老的一种较好的锻炼方法。

八、小结

综上所述,太极拳运动是一种符合生理规律的,祛病健身的运动。作用的原理是多方面的,首先因为太极拳是全身性运动,练习时要求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这样就不只是全身肌肉,关节活动,而且反射性地调整神经,尤其是大脑神经,其次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每个动作都讲求虚实、开合,这就使人的自然呼吸加深而增加肺活量,太极拳的内外相合,气沉丹田的特点,使横膈肌随之加强收缩功能,使腹压和胸腔负压,有节律地增减,对心肺血管系统的功能有很大好处,并且对心,肝,脾,胰,肾,胃肠等内脏起着按摩作用,同时还能兴奋内脏神经,而更能起到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 

太极拳的运动量大而不剧烈,动作要求圆活而连贯,这样就能有力的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脏机能,使心脏跳动缓慢而有力,既减少体内淤血现象,又能减缓动脉硬化之弊,同时促进了新陈代谢,使体内废物排泄通畅。此外还能加强胃肠蠕动能力,提高消化机能,增强食欲,消除慢性腹泻和习惯性便秘。

长期练习太极拳,能使精神内敛,思想集中,分析力,适应力,记忆力等高级神经中枢活动加强,对骨骼,肌肉,勒带,关节等活动系统保持功能,减缓老化,对寒,热,风,湿等天气变化及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均可有所提高,故太极拳运动确为一种有趣味的多方面作用的祛病健身之医疗体育。

 

 

 

武道网商务合作

QQ:129517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