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腰腿功夫体现在步当中

来源:本站   作者:张绍义 2019-08-24 阅读: 8208 次

   树老根先枯,人老腰腿先衰。

    人上了年纪,但凡长寿的人,腿都有劲儿,步伐稳健,疾走如风即然衰老从腿开始,那就从腰腿开始保健,加强太极拳的腰腿功夫

   要看有没有,先看一步走",手是两扇门,全凭腿赢人",这三句常用的武术,术语充分说明了腿部对健身与技击的重要性。

    由于腿功博弱,不少人练起拳来蹬脚踏不起,收脚收不住,下势下不去,身体摇摆,站不稳。特别是步法,很多人走不出太极步(猫步),而形成上下不协调,出步僵硬直挺,不圆活。步法不规范,虚实不分等毛病,会降低太极拳健身效果。

     练者要改变上述情况,首先提高对练练太极腰腿功夫的认识,充分认识腰腿功夫对健身与技击的重要性,克服上下身体不协调的毛病,应加强腰腿部瓜基本功的锻炼。

     应每天在练拳之前做好準备活动:如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做放松活动,头、身、手、腰全身抻拉、转动之后压压腿,有高压、正压、侧压等不同形式(见图示)之后练太极由起势(升降桩)等

     内家拳讲究:形意拳、八卦腿、太极腰"之说。此说高度概括了内家三门各自总结的武术功夫的精华。可是习练太极拳的人们并非都会用腰,关健在于每个人练功得法与否?练太极拳如何用腰,对初学的人们来说颇有难度,需要明师言传身教。待把动作练熟练,仔细地琢磨体悟。並学会观察水平高的拳家如何用腰,记录下来这是个自学拳用腰的方法。现在谈笔者练拳用腰的方法和体会,共同研究和学习。

     一、腰功  接24简化太极拳几式为倒。如起势的第一个动作:先松腰话胯。开始由并步到开步站立,其中有腰跨的右侧"和"左侧"两个用腰的动作。一启动,首先做松腰动作,即小腹徽微内收命门虚虚后拉,着重在意不在形。腰一松,上下一体,是谓接气。然后腰胯右侧,重心移于右腿,左腿虚,左膝曲,左脚跟离地。当左腿向左开步脚掌着地后,腰胯向左侧,行两脚落,体重落于两腿。第二动,拉腰作身。两臂平举,进一步加深拉腰动作至周身有如下感觉才算拉腰足:一是整条脊甚觉有力,有气贴脊背之感;二是力透脚底,感觉两足蹬地劲足;三是颈项伸直,有神贯顶加强之感;四是两手背到指尖产生了前棚之劲。脊背气力壮,两手棚劲足,两足蹬劲足,头上神领足,以周身形成一个充满气的球体,向八方膨胀,寓欲动之势。趁势,意念让腰脊与指端构成反向竞力,腰脊后撑,棚手前伸。手的前伸实际是以肩关节为轴的上升。第三动:坐身按掌。再次加深拉腰强度使肩、肘出现了向下的沉压力,掌心到指端产生了较强的下按力,尾闾自然前敛,小腹打甚觉充实,而两膝却出现了一种松活感。随之屈膝坐身,腰脊拉两掌下沉按。

     又如左右分鬃,本式有三次转腰、两次送腰、一次沉腰裆的动作。1、(接上起势的坐身撑掌)上体右转,两手随转:2、送腰进身,右脚实,左脚跟进,两手"抱球状";3、腰带上肢和左腿左转;4、左脚向左前上步后重心移成半马步(过渡)带左臂向前,右手沉住;5、腰左转,带右手向左列出;6、腰当劲下沉,左脚跟外碾,右手沉采,成左弓右蹬步,力贯五指。

    右分宗:1、接上式是拉腰坐身,坐于右腿,左脚掌虚步:2、左转,左脚掌随转左手内旋翻掌;3、重心前移左脚,右脚离地;4、随身体左转带右腿上步,两手成〉"抱球状";以下动作5、6、7同左分宗4、5、6方向和左右相反。

    从起势和左右分宗的用腰的规律方法是:1、松腰活胯;2、拉腰坐身;3、送腰进;4、腰带身和四肢;5、腰裆下沉。由此可见,腰的动作是绵绵不断的,腰隙的用意是绵绵不断,腰脊对肢体牵动也是绵绵不断的。这就是"一动无有不动"的正确体验。

     正确用腰练拳是健身疗病的好方法。练拳以腰为轴,能加大对腰的锻炼,能改善脊柱周囲的肌肉、椎骨、韧带椎间盘等形态结构,提高脊柱生理功能。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支架,是下肢运动的枢纽,具有支持体重,传递压力,缓冲震动和保护脊髓及内藏器官等功能,脊柱健康与否对人体健康和姿态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中医认为腰为肾之腑,是人的生命之本。太极拳练腰从中医之说:左肾上端平第十一胸椎体中部下端平第二腰椎体中部。右肾上下端均较在肾低半个椎体。中医讲的命门(即后丹田)在第二、三椎体突凹陷处。所以,认为两肾之间为命门是不够准确的,但由于命门和两肾很邻近,说主宰于腰或主宰于命门就有相同意义。

    那么练拳,怎么能做到"主宰于腰"呢?练太极拳对腰的要求是要"直"要松"。作好直腰和松腰,才能使气沉丹田,"尾闾中正神贯顶"也是随之而来。太极拳先驱名家陈长兴,不论是练拳还是站、行、坐、卧都保持腰直,当时人们称他为牌位先生。腰直,对初学太极拳的人來说是不易做到的。但必须向这方面努力。练习日久,逐渐就做到腰直。腰直则身体转换时中轴不曲,全身不致摇摆;腰松则身体重心降低,根基稳健。这样才能做到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精神亦能提提得起。否则腰偏向何方,则何方立即出现俯仰歪斜形象,身体摇摆,足难站稳僵劲布满全身。人的上体重量通过腰部承担。腰部竖直,才能强而有力,发劲也放的远。从攻防方面来讲,陈氏太极拳重视运劲用缠丝劲,运动如缠丝。在缠丝劲的基础上,还运用弹抖劲、爆发劲、棚捋采挤按肘靠劲等诸多劲别,同时这些劲都是以腰为主宰发自全身完整的劲。这些劲是来源在练拳中会用腰的功夫。

   二、太极步

   太极拳的步形是指两脚静止时定型姿势。

  太极步,拳论讲: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又说五行运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于足;步法动,全身才能动;步不动,其他无从动。否则,定会被动失势。

  1、如太极拳起势的平行步,即两脚分开,脚尖朝前,屈膝沉身或自然直立,两脚外缘同肩宽。

  2、弓步,前腿全脚着地,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过脚尖,另一腿自然伸直,脚尖内扣斜前方约45度,两脚横向距离约10至20厘米,后腿膝关节微屈。

  3、虚步,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脚尖斜朝前,另一腿微屈,脚前掌或脚跟点地。

  4、正马步,是具有两腿共同分担,共同承担的一个基本步法,又是双实步,要求扣步,坐胯,落胯,并锁胯,不能敞裆。身要正,腰要竖直,后腰成90度。肩平胯开,圆裆,身松,手柔。虚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呼吸自然通畅。具有下实上虚,沉下扎根,上身松灵的意识。

  马步分高马、中马、低马步各有所用,各按所需,要求守中,用中持中,最起码不失中。

  5、丁步,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脚前掌点于支撑脚内侧。

  6、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腿高于水平;小腿自然下垂,脚尖斜朝前。见笔者独立打虎式。

 独立步,是太极拳独立式的一个主要动作,动作稳与不稳不仅仅表现了步法功底的扎实,而且表现劲与气由脚而起的功夫。

7、偏马步,重心偏左或右,其余要求同马步。如42式太极拳的32式是偏左马步靠右手掌助力推左肩膀。见笔者马步靠图示。

8、仆步,一腿全蹲,膝与脚尖稍外撒;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掌着地。见图示:

9、跌叉,二的腿伸直平铺地面,脚尖上翘;后腿屈膝,膝关节内侧着地。见孟湘荫陈氏拳跌叉

10、侧行步,如太极拳的云手,则是侧行步,转腰云掌。云掌是腰带手左右转换,腰胯重心左右转换位置,是横开步,两手交换云转。这是太极拳的防式。由此势我们看出,上肢不但有以肩为肩为轴的上升下落运动,同时还有臂的内外旋转和肘的屈伸运动;而手的左右180度以内的位置交换却全是腰胯的左右侧移和左右转动形成的侧行步!

  太极拳功夫在脚下。脚是根,脚下的方位、方向极为重要。前辈拳家总结的从起势到收势称合太极。就此初学者不明脚下方位走圆的道理。如初学练24筒化太极拳回不到原位(合太极)。24太极拳是科学的,动作严仅,收势必回到原位,称合太极。没有回原位,误差存在几方面:

1、基本功欠缺,步法不合规。如仆步不能全蹲,迈步时稳不住重心,腿步不合,强度而忽高忽低等等。

2、认识理解有错,如误解自然","自由"高达不到,低不下去。  纠正方法在练拳前应作好准备活动,认真学练步形,步法外在平时练套路,每练完一势,要即可检查一下方位,查对是否起势位置与收势位相同?如不对找出症结所在原因在从新开始练,在实践中细心调整纠正。其次还可以分段检查纠正,又可分段练和单势练,在全套练关健是坚持练改拳病,会自然达到原位站(合太极)。

结语
 
   练拳扎实的腰腿功夫,灵动的步态、步伐、松沉的功夫组成中国武术的特征,太极拳的每招每势,都能在传统武术中得到验证,找到它的影子。

 太极拳外练腰腿、内练气和血。所以中央点名提到: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练太极拳的好处是激活自身修复系统,疏通经络,放松神经系统,身心轻安,增强心藏功能,强健血管,增强筋骨,通畅血液循环,减少五脏疾病,精神轻安延年益寿。



武道网商务合作

QQ:129517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