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接触形意拳多年,后巧遇大颠禅师,授心法内功,辅以内家拳法,剑法,幸得引入门中,言传身教,叹内家拳术上通达大道,下可长生技击,古朴至简又意蕴无穷,现将明师所创功法整理出来,简单呈现,期抛砖引玉,盼国术兴盛,英雄辈出。
余习武多年,参研诸拳,深感拳法虽精妙,然未臻至“自性圆明,一即一切”之至高境界。后得禅师点化,悟“见虚返神,以神养气,以气补精”之路径,遂创“至一术”,以“至一”为名,象征自性圆明,一即一切法,无极谓太极,一生万法,得一天地清。
至一者,自性圆明,一即一切法。至一术以“至一”为名,旨在贯通天地人三才,以拳法为炉鼎,炼化精气神,成就金丹大道。其宗旨有三:
一曰 见性明心,以禅宗心法为基,明心见性,达心性松柔,返先天心性;
二曰 内炼周天,以道家丹道为用,返先天神意;
三曰 内壮气血,以内家功术为法,强健筋骨,周身自然,养先天之气。
第一节 先天心性
拳术化劲为修炼之至高境界,谓之洗髓,但此处并非真实骨髓,而是处处先天,身心皆复归婴儿,则不养则养生,无力则有力。言释家专言心法,但性命不分,性清则命功成之基业已定,故洗髓,亦为心要,也是功法。学者可以老庄抑或禅宗公案语录为印,一朝顿悟,则纲举目张,以一法入,万法触类旁通。摘录一段达摩《无心论》得注解,以抛砖引玉:
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菩提,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捉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心外无佛,心外无圣,此心此刻,无一不是佛,凡圣何别?有一别可得,即是妄想分别。常闻修者应如虚空,且问虚空不是空有?不去不得,不舍不拿。菩提何证,何处不证?涅槃何见?无生无灭,无内无外。
第二节 先天神气
见性明心后,体太虚境,清净无为,继而返元精铸基,气贯百骸,一点忘气,神虚自通,轻盈无碍。
气海元明,本具一切真气,其神不神。欲谈炼精化气,绕不开“精”,此非后天与境交感,与人相交之精,此精为后天化生,欲以此炼性命,如煮沙成饭,终黄粱一梦。那何为“真精”呢?本来面目下,无我无人无天地,此时元精自然化生,无需服药外求,天生真心,自有天生元精,不输万两黄金,惜世间多有蒙尘,无需擦拭,自然圆明。此处性命混为一,难舍难分,若未认出天真之面,如何使得精元?
真精得之,自然真气长存,此时学婴儿呼吸,轻细绵长深,吸时巨阙鼓荡,呼时意过关元,如火炉添柴,不日便熊熊燃烧,此亦因呼吸吐纳而闻名。若问炼时注意事项,则无定势,无定法,日常行住坐卧皆可,对境忘我,忘心,忘人,则无不可呼吸存气。子午时常人气血奔涌,感受明显,取下午傍晚亦可,因人而异。待炉鼎火旺,自然真气流转,自丹田环绕火烧海底,上督脉,后背常暖,气机勃勃。因头面常因尘劳所类,故火烧玉枕一阵清凉,后脑清明,次日泥丸印堂微热,而后气过之处一片清明,步履轻盈,忽然一气坠下膻中,腹中炉鼎更盛,化零为整。以上仅需向炉中添柴,无需用力。
此时小圆画完,火旺自然窜过四肢,周流画圈,谓之炼精化气告一段落,龙虎相交,坎离和合,铅汞添合,皆是如此。但不可因气而执于气境,本无气可得,百骸本通,似有似无气处,忘我忘形,则神意来居,此刻万物气化,天地俱我,此“我”随气消散,遍布寰宇,自然化为虚境。小周天的起始点是有为之引,以真气导引入丹田是开端,而后只需把玩下丹田存气,纯熟气冲自然画圆转小周天。此时日久,呼吸呼吸育清,呼吸渐忘,自然转为所谓“胎息”,亦为无呼吸(此为无呼吸之念,纯粹先天调息而已)。无为之气日趋完满,自然大药具备,大周天无需用力,若刻意存思四肢百骸,则堕思虑中,切不可有位刻意,则进步神速。第三节 外练五法待身心充盈,可借由动作起落温养身体,以山川云起造化为师,象形取意,总结成五法:工、化、顶、扬、转法,内揉五脏,外通劲力。
工法 击中取直,五行为金,增强筋骨,刚直疾准,内里松柔,进为射箭,可击云穿磐。其拳顺,则肺金之气和畅,而无咳喘之疾;其拳谬,则肺努而体弱,弱则生病。
工法 左开始
将两仪之势,右足不动,左足向斜进步成斜丁势,两股屈弓,左足尖挺劲蹬力,膝盖上提,右足挺劲蹬力,膝盖下跪劲,两膝里相合,小腹沉底;(手法)两手同步前进时,向里合劲,左手手心向上,从心口上起,往前托劲伸出,右手成阴拳(手心朝下)回拉,两肱抱撑,似直非直,似弓非弓,右手在左手腕下肘前,相离三四寸,目视左手中指梢。鼻与手对,手与足顺,两肩松开,两胯根塌劲,是肩与胯合;两肘微垂劲,两膝合劲,是肘与膝合;两足蹬劲,两手五指伸劲,是手与足合,此谓之外三合也。
工法 右化身
左足不动,右足向右方斜进步;右手拧裹变阳掌心(手心朝上),挺劲,同足进时,用横力向右直出;左手拧裹回拉变阴拳到右手腕下肘前,与右手同时向右横力;肩松、胯坠、气沉、腿屈、身子半阴半阳,目视右手中指。
工法 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先将左足尖向回扣步,与右足尖相对成八字势;左手同足扣时,向右肩,平合劲;右足随进乃顺,前手变阴拳回拉,双手沉小腹前,有里合抱意。再进步化身,法均同,收势原地休息。
化法 拨化柔转,五行为水,似波浪周流不息,在外柔顺,在内刚进滔天,蜿蜒盘旋,化直成圆,拳顺则神清气爽,去浊存清。
化法左开始
无极之姿式(阴拳相合收于小腹),先将左足向前进步,右足不动;(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右手翻为阳掌,左手向身拧裹至极,再向外拧裹往前方及左侧画圆,顺膝;右手至左手腕下,相离四五寸;两肩松开,两肱屈伸,头要上顶,腰挺胯坠,两股屈弓,双手腕皆宜挺劲。
化法进步
(化身)左斜之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左手翻为阳掌,右手向身拧裹至极,再向外拧裹往前方及右侧画圆,顺膝;股肱皆要半圆形势,肩松开,挺膝,坐胯,目视前手心。再演,化身,手足身法,数勿拘,左右进步,化身,皆依此类推。
化法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右转回身法)先将左足尖向回扣步,与右足尖相对成八字势;左手同足扣时,向右肩,平合劲;右足随进乃顺,前手变阴拳回拉,双手沉小腹前,有里合抱意。再进步化身,法均同,收势原地休息。
顶法 五行属木,锻炼周身整力,行中曲中有直,闪转腾挪中含静如山岳,久炼筋长绵密。柔顺圆滑而内里而螺旋直进。
顶法左开始
(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前进;右手拳面翻转,距左肘两寸左手腕下,左手拳面不动,随步向左侧身画弧极力捋劲,足落下时向前直捅,顺膝平肩,形象右肩左膝,头顶身拗,目向右平视。
顶法右化身
左足先向右进步,右足随前大进步,足尖稍向里合;两手阴阳,同足进时,向右斜横极力捋劲画弧,左手心捋至朝上,距右肘两寸右手腕下;右手捋至朝下,足落下时向前直捅。势象左肩右膝,目顺左手心前视。再演化身,手足、身法意,均相同。
顶法右回身
右足向前大进步,拧身转胯左足进步转身,手足变化同左式。
扬法 五行属火,虚心取离卦而上扬取火起之势,心性如如,身起大势,如虎奔龙腾。外猛烈而内包太虚。拳顺则心神舒畅,神清空灵,心火不浮。
扬法左开始
(开始)无极势,右足不动,左足向左斜进步;(左右)两手同足进时,向外扭劲,至手心朝左侧,一起往侧极力伸开抖出,由下至上撩起外撑,左手与肩相平,右手与小腹向平;两肱屈伸,如怀中抱物之势,头要上顶力,股肱屈伸,身挺,目视前方。
扬法右化身
(化身)左足向右斜进步,两手相合有捋合之劲,双手阴拳回抓;右足随大进,两手俟右足着地时,两手同足进时,向外扭劲,至手心朝左侧,一起往侧极力伸开抖出,由下至上撩起外撑,右手与肩相平,左手与小腹向平;两肱屈伸,如怀中抱物之势,头要上顶力。再做,手足身法步相同,数勿拘。
扬回身
(回身法)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回身法)右足先向左,转身进步扣势,与左足成大斜丁势,两手相合有捋合之劲,双手阴拳回抓;左足随转身进步仍顺,两手俟左足着地,仍猛抖起,与前势精神劲力均同,左右回身,皆依此法,收势原地休息。
转法 五行属土,阴阳合化生长万物也。一气水火龙虎相交,螺旋开合,统合五气。拳顺则化食养内,厚重有力。
转法以拗步起落,与工法为母子,盖因土能生金,进步转身时拳面掌面不变,捋回腰间,上步拧为前手阳掌直刺,后手阴拳下拉,沉塌下,谓之降龙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