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的学与练

来源:本站   作者:陈乃光 2019-12-25 阅读: 6730 次

 

坚持太极拳运动,让身心融合,以达到身体健康,这是一个人保持年轻态的基础。一个不显老的人肯定是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的人,而且是一个让自己由内而外散发着活力的人。这是因为,饱含人生哲理的太极拳,不仅会给你健康的体魄,而且还会助你修炼高尚的人格,这也正是太极拳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

 

这一阶段,常和吴惇老前辈微信交流太极拳与太极文化,并得到吴老前辈的指导,尽管是微信交流,但每天都有新的认知与启发。平时,因本人比较注重了解和观察身边学拳的人,总感到,现在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不仅不知道太极拳的哲理,甚至连有些动作要领和身形身法、手形手法、步形步法等也说不清楚。

 

难怪,好多习拳者都说自己是瞎打,是稀里糊涂跟着练,这是造成当前太极拳习练中存在水平低的多、高的少此种状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当然,本人也在瞎打"之列,也不一定说到点子上。通过反思,觉得习练太极拳要注意的问题很多,提高练拳水平的途径与方法也不少,但首要的还是先解决好学与练的问题。   

  

何谓学

        

所谓学,究竟学什么?如何学?愚以为,一是学习好拳理。学练太极拳除了具备热爱这项运动的基本条件外,先读读与太极拳相关的书尤为重要。拳理拳法是习练太极拳的理论依据,理论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习拳者拳技水平的不同。用理论指导实践是一条永远颠覆不破的真理。一个初学者如果不先过基础理论这一关,恐怕想学好太极拳也比较难。

 

对每个习拳者讲,都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把学习太极拳理论放在第一位,以学习经典著作《太极拳论》为主要内容,结合学习当代名师的论著以及太极拳各公众号推荐的文章,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先弄清一些问题。例如:何谓太极、太极拳产生的理论基础、太极拳运动法则、特点及太极拳一些基本动作原理和规格要求、太极拳与科学健身等等,从而达到明白拳理的目的。

二是掌握好拳架。拳架是太极拳的基本功,无论是为了强身健体,还是锻炼与提升制敌的功夫和手段,都是从拳架中诞生出来的,倘无拳架,学者将无从起步,也无从进步。因此说,习练者能把太极拳架子盘的中正圆满、蓄势待发,按照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气沉丹田"的拳架要领,实现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要求,这是太极拳习练者一辈子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练拳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按照标准,做到上下相随、有规有矩,才不失太极拳的本真。

 

现实中,教者不正规、学者不严谨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美其名曰,只要能活动筋骨、强身健体就行,没必要那么认真。有的贪多求杂,今天学完拳,明天去学剑,后天又学棍与扇。更有甚者一套简化太极拳几天就学完了,这些做法本人实不敢苟同。如果一个太极拳习练者连拳架都不重视,试问还能打好太极拳吗?

 

三是善于心悟体悟。悟,就是在学习中要多动脑,通过思考、琢磨,弄清自己不懂的问题。悟性的大小与好坏,直接关系到拳艺水平的高低。例如,迈步如猫行,你就要仔细琢磨、观察什么是猫步,体悟它的轻灵、沉稳、平缓、柔和。再如运劲如抽丝,你就要仔细琢磨、观察抽丝的均匀、从容和相连不断。再如,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四大铁律,即:逢转必沉、逢沉必领、逢起必落、逢定必松沉。这四句话就是行拳的指导原则,需时刻贯穿于拳架中。明白了这些,走步、运劲动作和转承就会容易多了。

 

因此,习拳者要经常进行自我剖析,从思想认识上对动作要领、规格要求、攻防含义等,不断求得理解、领会。对每个招式、每个动作,不仅用心领悟它的外部结构、内在因素,还要弄清楚它的拳理所在。特别是对一些细微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地方,更应该反复体会,力求吃透精神实质。要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经常自省、自察。这样,习练水平自然就会不断提高。不愿多费脑子,不去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不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只是机械地照葫芦画瓢、人家怎样我就怎样,太极拳技水平是很难提高的。

 

 何谓练

 

所谓练,就是勤练、苦练。天天练,年年练,长期练,活到老练到老。一是要练恒心、决心、毅力和吃苦精神"。常言说练武、练武,说明武是练出来的,不练就成不了武。练是根本,练为上策。任何事物,要想认识它、掌握它,都必须有个长期的逐步的积累过程。

 

习拳也一样。练的过程,就是感悟的过程,就是逐步认识它、熟悉它,摸索其规律,掌握它、驾驭它的过程。只有千锤百炼,亲历亲为,才能了解真谛,动作娴熟,由熟到巧,运用自如,拳打万遍,其理自现。持浮躁心态,懒懒散散,不下苦功,企图在短时间内通过什么旁门、捷径取得成绩,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一些高难度动作更是这样。同时,习拳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少拳友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套路几天没练,再练时就会感到有些生疏,甚至忘了动作,经过恢复,才能正常起来。

 

正如拳谚所说: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太极宗师陈发科临终前曾在他儿子手上连续写练、练、练,其良苦用心就在这里。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时间从来不会亏待不断行动的人,想好了就去做,别给自己找那么多的借口。 因为空想主义者,无论多少年之后,都无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二是苦练基本功。基本功看似一个老问题,但凡学练太极拳者也知道其重要性,但练不好基本功除了没有正规教学的客观因素外,但主观不努力、怕吃苦恐怕也不失为是很大的因素。俗话说,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拳不练腰,终身艺不高",这些都说明了学练太极拳先练好基本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对初学太极拳者来说,就要在活臂、动腰、坐腿这三个方面下足功夫,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等这动作,都需要在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的状态下达到动作要领的规范。除此之外,腰在太极拳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许多初练太极拳者常犯只见手足动、不见身上动的毛病,其问题主要就出在不懂或不会用腰劲,这就需要加大腰的训练与运用。

 

当然,底盘功夫也很重要,无论采取何种方法来练,但其原理都是一致的,即屈腿松沉、增加负重,以练腿足的承受能力为前提,下盘不稳,上肢臂手动作再漂亮也只能是舞蹈动作。练好下盘功夫,只要方法得当,舍得吃苦,年龄不是障碍,打好太极拳也不再是神话。

 

三是在慢练中求松沉。这个问题曾在我以前的文章中讲过。无论练简化太极拳,还是练传统85式太极拳,动作均匀连贯、劲力含蓄是其显著特点。例如:慢练太极的时间究竟多少为好?很多爱好者习练八十五式太极拳一套的时间在二十多分钟,若慢下去能否断劲呢?其实,在二十几分钟的基础再慢三分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再如:太极拳要求的放松,本意是要求在尽可能不用力的情况下,通过意识的作用,来逐渐达到最大限度的松柔。现在许多太极拳习练者认为只要自己不用力就是松了,其实判断松"与懈"的标准就看一点,在拳中除了高度柔软之外,必须与稳、慢、圆、匀与整体动作完整、连贯、协调综合在一起,同时还要看在各关节灵活以后,是否能互相巧妙地配合、互相呼应来考量。

 

当然,脚不松,全身其实都不会松。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速度也不能看成绝对均匀。实际上在每势完成时,往往有一个短暂的似停非停状态,使本势做一结束,意气贯足指尖,给下一势起一个良好的开端。慢出柔、柔出松、松出静,只有随着慢慢的深入,呼吸才会因动作的平稳柔和而变得自然深长。

武道网商务合作

QQ:129517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