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归零",求静"中的修为,这是我常常思考的一个问题。这恐怕缘于自己数年来习练太极拳,亦或是受太极圈中众多拳友的思想碰撞、交流与启迪,使得自己能夠静下心来,适时考量一下人生态度、行为举止、德行修养,以及做人与练拳有机结合的诸多问题等等。
理性告诉我,人生的命题很多,但德行修为是人生中不可缺失的主打歌,来不得半点虚拟。我们都知道,人生,就像时钟一样,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到了子夜就要从零"开始。只有归零",生命才可以再次轻装前行,以至于在循环往复中。
因为,每一次的"归零",就意味着开启新的周期与辉煌。正如著名作家刘震云曾说过:归零心态就是把自己心灵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经拥有的一切剥除,一切归于零的心态。
学会归零",求静"中的修为,就好比打一套太极拳,无论它的时长如何,从起势到收势,里面蕴涵着无穷的智慧与哲理。
每一个起势就是归零"的开启,让身心在体松心静的状态下进入,在意念的引领下完成一招一式,内心安安静静地让身体与心灵相得益彰、相互融合、和谐统一,个中的妙趣只有用心练太极拳的人才会懂得。
练一套拳,更像是独自的修行,一拳一脚感悟行云流水,拳起而知苍生万物,拳落而晓人世沉浮,大慨这就是做人与练拳两者结合的最珍贵总结。面对纷繁杂乱的世事,常怀归零的心,不被外部世界所扰,才能坚守心中的那份宁静,才能更好地包容万物,接纳新的挑战。
蛇类每年都要蜕皮才能成长,蟹只有脱去原有的外壳,才能换来更坚固的保障。旧的思想如果不舍弃,新的思想就不会诞生。常怀归零"心态,就要放弃所有的虚荣和外在的东西,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幸福和快乐,放弃不必要的纷争,不必要的人情世故,不为不喜欢而添加太多的烦恼,也不为喜欢而放慢自己前行的脚步,不错过生命中最重要的风景,活的独立而安静,活的更像是一株植物的样子,就做这样简单、安静而快乐的自己,最好。
学会归零",求静"中的修为,人生修养的锻炼远比打一套拳复杂,它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异想天开,需要审视自我,注重格局,加强清修。
记得曾看过的何权峰《格局》这本书里的一段话很好,不管是侮辱、批评、攻击,或是得失、成败,对一个心胸开阔、有大器量的人来说,他的内心就像一个大湖,你丢进去一根火把,它很快就会熄灭;你丢进去一包盐,它很快就会被稀释。反过来,如果你把一大把盐倒入一杯水中,这杯水还能下咽吗?为什么有些人遇到一点小问题、小摩擦、小困难,就那么容易生气上火、自我挫败、难以消受?说到底就是因为格局太小。
所谓大格局,就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个道理就在于,浮华的背后,总有一天会折腾到安静。而那些提前停下来的人,更能从丰富生命的角度,来换取人生旅途上的走远和快乐。而我们这些平凡人,又有什么不舍呢?生活的目的,与其在沉重里前行,不如放下沉重的包袱,在简单中回归生命的本质,做简单的自己,快乐前行。
学会归零",求静中的修为,就要学会充实自己,既要让诗和远方伴随人生,更要善于汲取来自生活中最鲜活的营养;既要身体力行去实践,更要在最能体现归零"与求静"太极世界里修身养性、修德养心。
在太极圈中,修为高的人很多,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诚然,要充实自己,改变自己的气质,开阔心胸与提升涵养,首要的是要多读书、读好书、读有用的书。
我非常喜欢三毛说过的一段话:书读多了,容貌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是因为一个行走在智慧和自信的人是最美的,人的气质是需要沉淀人生阅历和知识的。
正如曾国藩所说: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这话极富哲理。人的一生很短,有时穷尽一生之力也所获寥寥。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正因为书可以扩展一个人的生命履历。好书都是作者的生命体验,如果我们用心进入,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精神体悟。
正如培根有云,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赫尔芩也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学问。"为了你的气质赶快加入读书行列,早一天加入,就早一天提升你的气质,这与习练太极拳是一个道理,你自己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