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恩师马虹先生虽然半路出家,中年开始学练太极拳,但他的眼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为什么?
他常说打拳须明理。所谓太极拳是一种文化,它不仅锻炼人的身体,还锻炼人的情操,锻炼你的精神;不仅增强人的体格,更锻炼人的人格。很多人通过练太极拳,性格有所变化,就是因为太极拳这一特殊运动方式可以锻炼人的思维、意志、道德、情操。表现在拳上就是神韵。
何谓神儿?神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商周时期也把申作为神仙的神。申的古字形是天空中闪电的形象描绘。古人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常常把各种自然现象当作神灵看待, 以申为神说明了古人将闪电看作神迹。后来申被借用为地支的第九位,于是加上示,分化出神字来表示神仙这个含义。金文左边的示字,是一个供台、祭台,表形;右边的申字表声也表义。两相结合,表示供奉、祭奠、尊崇,是一个精神的东西,是一个神灵。发展到小篆时,已渐将申折伸的闪电形状变成申字里的中竖,两旁的分支渐变成臼形。
人的眼神显示光速,如同闪电,炯炯有神。这种神态实质上就是通过练太极拳,增强气质的修炼、精神的修炼、武德的修炼、人格的修炼。体格的锻炼是有形的,人格的修炼是隐形的。拳是人格的表现,人格的再现。
什么是太极味,即太极阴阳哲理体现出来的韵味。既反映在拳上,又反映在神态上。通过拳的哲理来悟人生的哲理--练拳、练体、练人格。通过练拳,表达人的心态;通过练体,又影响人的心态;这是一个人格修炼的辩证关系。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那么做人就要浩然正气;打拳要刚柔相济,那么做人处事就能屈能伸,既有开拓精神,又有严谨作风;打拳讲的开合相寓、能吞能吐,那么做人处事就能解能化;打拳有顺缠有逆缠,那么做人处事也有顾境逆境--在逆境中求顺境,顺逆都能适应;打拳讲轻沉兼备、从容不迫、能容能化,做人处事也要能做到沉著应事、能宽容、能忍让、能从容不迫;打拳讲谐调,那么做人处事也要讲和谐--以和为贵,处理好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打拳强调凝重而舒展,做人也应该沉著稳重而萧洒。所以,打拳既是练体质又是练气质。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陈式太极拳要求眼睛以视敌人为主,兼顾左右。眼睛炯炯有神,神采奕奕。头不可低、不可仰,不可扭脖子。头随身动,眼光四射,或以正视,或以余光扫视,兼顾左右。眼光既要机警,又不怒视,以显示神态之自然从容和大方庄重。
打拳须有气势。要求身正势圆。身法要正,中正安舒,不是扭扭曲曲的。要形成身法中正,内气鼓荡,从而达到:外形饱满,松透掤圆,筋柔骨正。所有动作都要做到非圆即弧,纵看立体螺旋,横看环环相套,胸腰运化,如龙似蛇,气势磅礴。做到凝重而舒展,严谨而潇洒。
行拳要有节奏,就是打拳的韵律。音乐有韵律、舞蹈有韵律,打拳也有韵律。有快有慢,发劲快;有蓄有发,蓄发相连;有开有合,开合相寓;有卷有放,卷放相接;忽引忽进,引进交替;有升有沉,升沉皆走螺旋。行功如波涛滚滚,以显示太极劲力的旋律。这样打拳既有节奏又不累,即所谓有氧代谢.拳毕,呼吸正常,汗流而不气喘。
总之,拳练百遍,其形自端,拳打千遍,其意自见,拳行万遍,其神自见。练形而能坚,炼精而能实,练气而能势,练神而能闲。神出鬼没,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