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中国武术之发展现状--冯义民

来源:本站   作者:冯义民 2019-09-07 阅读: 21840 次

  清晨拂晓,鸟语花香,沁人心脾,丛林处、公园角。晨练者三群两伙,舞拳弄棒,满地扎堆,尽显一派祥和之气氛。各路拳师,皆大名鼎鼎,身着唐装汉服,足下千层底,旗下弟子,皆顶礼膜拜,如众星捧月。于音乐声中,一跃而起,登坛做法,当场献艺。自我陶醉之状,溢于言表!但演练者动作教条、形式拘泥,完全是数十年而不变的体操套路。演练完毕后又给门人弟子调整拳架,而学生们也尽力临摹其师姿势,且大加赞美老师的拳架如何优美正确。又云:“老师受过某名师之真传,是某代嫡传弟子”等,而后,其师又津津乐道的给弟子们讲:某某某是他师爷,某某某是他师太爷,此路拳法为本门历代宗师经典之作,从学者要全部完整的继承下去,以延续本门拳法之衣钵。这种雕虫小技,老调重弹,以演练为技,伸筋拔骨、舒筋活血为功而又自我陶醉者为数甚多。谓之武学界的啃老族!

  也有拳师,对拳学概念模糊不清、不通拳理,不知拳技要诣,却奇谈怪论,信口雌黄地讲经说法,曰:“只要持之以恒,周而复始,如此练功,若干年后可开天目,得武功绝学之神技,且能打开大、小周天,奇经八脉,于体内生出一种神秘物质,循经于体内,与人相触如同电击,可隔山打牛,山石俱碎,闲时发功,身体可出现数道光环,犹如南海观音再现,有祥云灌顶等气功妙法,足以震撼世界拳坛高手,可不战而胜,显龙虎之威。”初闻之,实感惊撼,疑有外星生物降临地球之困惑。

  冯骥才脍炙人口之小说《神鞭》,其中有一名唤“索天响”的津门武林祖师爷。于武林中稳坐头把交椅,可实际上是个地道的光说不练的假把式。有圈内人曰:“骥才先生描述之此任人物形象,堪比当今国内武术界的部分所谓门派掌门,有着靠嘴把对手‘说死’的绝顶功夫。”天津快板儿,后继有人矣!

当今武林之病态现象存在久矣!

其丑恶现象大致有三:

一曰:吹嘘现象。

自夸其或其师天生神力,能单手握住几百斤重的铁刀绕场一周,或者用肩膀扛住从天花板上掉落的成吨重物。还有的吹嘘自己功力如何深厚,赢过多少人,一生未有败绩等等;

二曰:意淫现象。

狂妄的认为天下武功,唯我派为最,固步自封,不屑跟其他门派学习;

三曰:遮羞布现象。

装深沉,怕输,死要面子,不敢通过实战提高技艺。

吾中华之武术文化源远流长,习武之见历史悠久;可谓门派林立,种类繁多,加之武侠小说的影响,致使当今习武者多迷茫求技,发展混乱,不成科学武技之体系。

余观当今多数习拳者不知拳道之所然,互临外表,抄习格式,真正知拳者甚少,毫无实技可言,误人子弟,永不入拳技之门墙;与拳道无缘,毕生爱好自欺欺人,只是打发光阴,耗费年华。如此趋势,前仆后继者大有人在,何谈扬弃之精神?长此以往,使我国术精粹殆尽灭绝,只留下拳架之躯壳及运动之痕迹,可惜、可叹、可悲!

习拳之道,理应目的明确,概念清楚,方可学而有据,习之有方,得其要旨方有所得,习拳者无外乎是求技击讲健康,虽情趣爱好不同,所学之拳各有选择,习拳健身无可非议,益于健康也是乐事,若求拳技则非易事,也非难事,立于实际客观,循序渐进就有所得,万不可固执己见,精神执着又人云亦云,追求形式,求表无真;如此下去,终将事与愿违,与愚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吾每思及此,感叹万千,愿大声疾呼,望吾等武林志士仁人,打破幻想,正视客观,放眼世界,以发扬中华武术为己任,辨拳道之真伪,去粗取精,合理入道,求技艺之完善,方可与世界拳技一较高下,显雄威与夷人,扬我国武技文化真髓之灿烂!

(发表于《武当》杂志2012年第十期39页)


武道网商务合作

QQ:129517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