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墨子是位文武双全的圣人,在墨家门人中,有不少为武者,墨家本身也是一支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存在的带有军事性质的特殊组织,与儒家学派极为不同。
墨子晚年隐居于楚国鲁阳,即今河南鲁山县,当地自古流传一首民瑶,黑泥捏个墨子王。披头发,大脸膛,橡壳眼,高鼻梁,一身黑衣明晃晃。皂角大刀别身上,两只赤脚奔走忙,肩上挎个万宝囊。野鸡翎,长得花,天下污浊一扫光,这是对墨子形象的描述,而皂角大刀有可能是剑,因为在鲁阳一般刀剑都称为刀。其实墨家中必定会有传授用剑的技术,今《墨子》书后有残缺的十一篇兵法,墨家本也是个军事组织,墨子一生不断地阻止战争,他总是亲自去劝说诸候停止侵略,若劝说无效便会带领弟子为受侵略的国家守城。墨子在三十多岁时已经有三百多名弟子,墨家发展的迅速除了墨子当时提倡博爱平等的学说外,更大号召力是墨子那种苦行救世的精神。在当时诸子九流中,最能代表平民的学派唯独墨家,墨子一心是让天下人都能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他从没有昨用自己的名声去谋取利益,墨子拒绝了楚王封的书社,也拒绝了越王的五百里封地,更不享用美酒佳宴,一直都与弟子一起穿粗衣、吃粗粮、一起劳作生产。墨子提倡平等意识,认为只要有贤德,不论是手工业者、农民还是奴隶都可以立为天子,墨子认为君、臣、民之间应该是一种契约,为政者是为百姓服务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奢耻享乐。这种学说当时太过前卫,王官诸候根本不会理会墨子,还称墨子的学说为贱人之言。不过墨子的苦行精神连墨家最大的反对者孟子都不得不佩服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今《墨子》书虽存十一篇兵法,但并非纯墨子的兵法,是墨家分裂后其中一支西入秦国后,以商鞅变法后所用的严苛刻箐的法令融合墨子的守城技写成,供秦国统治者所用,成书在墨子逝世后近百年。当中的严刑酷法,已非墨子本意。即说法令是法家的法令,兵技是墨家的兵技。战国时常称孙吴之才、墨翟之守孙即孙膑,吴即吴起,当时墨子被列为三大兵法家之一,但墨子爱好和平,怕兵法流入侵略者手中,所以兵法中写守不写攻,所以后来就有了成语墨守成规。自汉朝兵法被分为四大类,有兵谋略、兵技巧、兵地形、兵阳阴,墨子的兵法属于兵技巧,墨子善长以科学知识制造守城器械,例如在当时就有一种被称为连射机的器械,是连弩的机器,可惜只在书中留下名称,没留下制造方法。
墨子在世时兵法不轻易传授给人,继承人都要经过严格的挑选和考验。如墨子最著名的弟子禽滑厘,本是个好勇斗狠的武士,他初见墨子时说他爱好勇猛,听说哪里有勇猛的人都要挑战且把对方杀死,但墨子只回他一句你这不是爱好勇猛,只是厌恶勇猛罢了。后来禽滑厘如何成为墨子的弟子,古籍无记载,但有记载禽滑厘为了学墨子的兵法,随墨子苦行了三年,后来墨子也很感动,在太山上与禽滑厘倾谈,墨子问禽滑厘为何要学他的兵法,禽滑厘说天下战乱绵绵,民不潦生,他要去阻侵略为弱国守城。墨子最终把兵法传授给禽滑厘,后来禽滑厘也是墨子最得力的助手。虽然名义上禽滑厘为墨子弟子,其实与墨子只相差几岁,墨子早期的弟子,其实是一班志同道合的年轻人。
其实墨子博学得很惊人,除思想哲学兵法外还不断探究科学技术,对力学、光学、几何的认识都超越了当时的希腊,而且墨子的逻辑学还是与西方逻辑学、佛家因明学并称为世界三大逻辑学源流。墨子还制作过一只可飞的木鸢,不少古籍都提及。木鸢最初是鲁班先制造出来,不过鲁班用的是竹子,后来墨子阻止楚惠王攻打宋国成功后鲁班拿出他的新发明在墨子面前炫耀,后来墨子用木头花了三年时间也做了一只,但飞一天就坏了,墨子的弟子都很佩服,但墨子说做木鸢还不如其他工匠做有益于百姓劳动所用的器械,其实墨子也对鲁班也说过这番话,但因墨子对科学的热诚还是忍不住去研制木鸢。
墨子最后一次阻止战争已经是八十多岁的高龄,阻止鲁阳文君攻郑后,把墨家事务交托给弟子后隐居于鲁阳,并把他一生的知识都总结在《墨经》中。文献之后再无墨子的记载,但墨子的隐居地有很多墨子的隐迹和传说。道教《神仙传》中有墨子成仙的记载,称墨子隐居后曾随仙人赤松子游天下,后隐居于周狄山,遇一仙人,墨子问仙人是超渡他成仙,仙人说墨子本就是仙风道骨,不用跟仙人学道,自己修练就可以成仙,授予墨子几部经书。后来墨子把成仙的经验写成《墨子五行记》。虽然这是神话,但结合鲁山县当地很多遗迹与传说,就能得知墨子晚年的一些事迹。
《墨子五行记》为道教变化术(即俗称的法术)之祖,《神仙传》的作者葛洪道人在另一部著作《抱朴子》中的《遐览》提道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君安未仙去时,钞取其要,以为一卷。其法用药用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沦无方,含笑即为妇人,蹙面即为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壤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
《墨子五行记》历来说法是在宋朝后已经失传,在流传期间有多种版本及名称,大多应该是摘要,以墨子命名的医书还有一部《墨子枕内五行记》,后又称《神枕方》,但已失传。这些以墨子命名的经书历来学者都以为是后来道教徒依托墨子而杜撰出来的。自84年后,就有一个新的线索。
已故学者罗其湘教授一生研究徐福东渡,在84年在《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有关徐福故址的论文,后来罗教授收到一封读者的来信,当中提及很惊人的线索。读者说他看过两部遗书,一部论述墨家的流传,另一部讲述徐福东渡的前因。其实徐福是墨者徐弱的五世孙,徐福东渡是因秦统一后墨家被严厉打击,墨家主持很反对秦王的暴政,但又不希望以流血革命的方式X秦王,后来得知大海东方有三座山,当地还过着原始生活,后来派包括徐福在内的几名弟子以求仙药为由骗取秦始皇的资源渡海建立一个平等博爱的国家。(墨者严守功成身退宗旨,如果徐福遵守这种宗旨,又实行墨子的选贤立天子的民-主主张,那徐福就不会是日本第一代的神武天皇)。
罗教授找到这位读者,一起探讨有关资料。学界一直认为墨家自西汉初年后再没任何记载,已经绝迹,但从新资料所见,墨家为了可以流传一直隐于民间一直以秘密组织的方式流传,所收弟子分为外放与内传两类,外放弟子学成后到民间济世,但不得外涉墨家秘密,因秦汉统一后害怕墨学复兴影响统治,墨学一直被视为异端,公开治墨学会被判刑,所以外放弟子不能以墨者的名义救世,为了保持墨家的传承,内传弟子学习墨家的技术。隐性流传的墨家其实是墨子逝世后墨家分裂的其中一支,墨家因反贵族而起,墨子逝世后,墨家内部出现了矛盾,有的想依附贵族借以生存,有的继续苦行救世的精神继续反对贵族。隐性流传的墨家有三籍《墨经》、《墨子五行记》《素书》,《墨经》现收录于《墨子》中,为《经上》《经下》,各附有《经说上》《经说下》解说,还有两篇辩学《大取》《小取》,《素书》就是刘邦军师张良所得的《素书》,张良不想外涉墨家秘密,所以假借黄石公传授的名义。不过今本《素书》并非张良所得的《素书》,今本是宋朝人所伪托,其实张良亦为墨家外放弟子,与徐福为师兄弟,因严守墨家功成身退的宗旨,加上张良后来对刘邦失望,所以拒绝刘邦三万户封邑,假借随赤松子游而隐居。而从以上的线索可知《墨子五行记》并非单纯后世道教徒依托,而有可能真的是墨子所著。
墨家一直传承至明朝末年清兵入关后失传,最后一代墨家主持只剩两名弟子,一为外放一为内传,后来墨家主持让外放弟子去异域立业,让内传弟子自封于隐灵洞府中,最后写下遗书,让后来能得知墨家的传承。遗书称墨学在三百年后尚有可为,三百年后即清末民间,随着西学渐进,传统儒学早已不符合世界潮流,在外国不断发展时,中国还停留在落后的阶段,后来学术风气开始开放,清末不少大儒如汪中、毕阮、孙治让等重新研究墨学,为两千多年已经很少人过问的《墨子》作注,精末集大成者为孙治让,但未能全通墨学,孙治让晚年把他一生心血所著的《墨子闲诂》寄给梁启超,希望梁氏能继续研究,民国初年,涌现一大批研究墨学的学者,出版了大量关于墨学的论文与著作,墨学再次成为显学,
在墨家遗书中,还提及一把剑,称为寒星剑,不过并非墨子所铸,而是战国末年的墨家主持南星寒以天降陨铁制成(我想应该是陨石的碎片打造成)。
墨学与游侠亦有很深的渊源,司马迁在作《游侠列传》中所载侠的指导思想处处都与墨学相合,当中记载最详尽的是郭解,郭解本是好勇斗狠的野蛮人,但突然变得德高望重,天下为公,行侠仗义,司马千并没有提及郭解为何会改变,但可见郭解受到一套思想影响,而百家思想中吻合的就只有墨学,郭解在汉武帝时,与司马迁同时,当时墨家已经是隐性流传,所以司马迁也未必知道郭解与墨家的关系。古时所谓侠一词古时也并非单指行侠仗义之人,战国时侠只不过指不受统治者控制的武士,当时称养私剑者。自司马迁的《游侠列传》广泛流传后,侠一词之义才慢慢变成今天所说的路剑不平、拨刀相助的武士。